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院士京西行”考察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倡的绿色发展门头沟精神,坚持生态立区,5月24日,由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组成的考察团赴门头沟区进行为期一天的“院士京西行”调研活动。考察调研千军台矿、王平矿、妙峰山镇水峪嘴古道山居 “一线四矿”、“门头沟小院”等示范项目。
考察调研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强教授,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理事长王文胜,京能集团外部董事张能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白中科,北京水文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刘久荣,北京内蒙古宾馆党委书记周建辉,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秘书长袁国术等专家和领导组成,门头沟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喻华锋,副区长曹子扬等领导陪同调研。
一线四矿——打造未来京西旅游门户
门头沟区人均绿地面积已达到62.39平方米,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8.5%。1960年到2007年的48年间,门头沟地方原煤生产量平均占北京市煤炭终端消费量的63.5%。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产业转型是目前的重点与难点。随着“一线四矿”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示范区项目和市区两级十四五规划,门头沟区未来前景广阔。
考察调研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一线四矿”的龙头——千军台矿区,恒温10℃的706井宛如一个天然避暑之地。负责人带领调研队深入井下,查看轨道、作业巷道、猴车等设施,详细考察了国家级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实训基地和科普基地。武强院士认为,“一线四矿”里的王平村矿区、大台矿区、木城涧矿区、千军台矿区应该打造成一体化协同联动,完善机制、强化发展支撑。矿区负责人表示,千军台矿区在玄武岩有很高的安全保障,如何将地下空间、9km矿道转化为文旅项目、科研项目、科普项目、实训项目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研究。
据京煤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贾鸿敏介绍,门头沟区的文物有100多处,现在需要把永定河文化,京西煤业文化,门大线铁路文化,民宿文化,红色文化,古香道、古军道、古商道在内的古道文化串起来。同时这里的17.4万亩的林场,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促成碳达峰、碳中和。占地400多平米的王平村矿区遗址极具工业风,作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这里将以世界首个工业遗址改建的地中海俱乐部为标志,打造进入门头沟山区旅游的第一个热门打卡点。
门头沟小院--建设文旅康养休闲区
考察调研团队到达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时,映入眼帘的是几处遗留的采石场和古色古香的山居民宿。相关负责人在谈到该区资源开采、绿色生态建设时提到,过去以采煤、石灰和采沙俗称“黑、白、黄三道”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布局,使得地表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创伤面,如今伴随着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生态环境已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谈及资源开采后的生态治理及煤矸石的资源利用问题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白中科认为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细碎颗粒有着土壤的结构,通过加入营养剂,可实现植被种植。在矿山修复问题上,煤矸石堆放不当有形成泥石流的危险,但是煤矸石本身也是一种利用度极广的材料,可用于制作水泥、建材等。
在“院士京西行”考察调研座谈会上, 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门头沟区政府及京能集团主要领导就门头沟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应急管理培训基地、联合举办高峰论坛等相关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