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参加北京市政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议政会情况通报会
近日,北京市政协组织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议政会情况通报会在京召开,北京市政协、市委农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市规划国土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和首都绿化委员会等领导(按发言顺序)出席了会议,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农委将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如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为确保督导实效,将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度报告制度,要求各区、市各牵头单位定期报送进度情况,便于市级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于适用于区级统筹的农村污水治理、农业节水、平原造林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由区级审批。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鼓励各区在污水、垃圾等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予以补助资金支持。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价值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配合市农委开展农村厕所现状调查,修订完成农村公厕建设标准,从技术上指导各区开展农村地区公厕建设。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因地制宜,分年度改造三类以下公厕,全面提升农村公厕服务品质。会同市农委、市财政局指导各区落实农村公厕管护标准,督促各区足额使用下划资金,确保农村公厕正常运行。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员会
下一步工作中将落实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强相关设施标准的研究,探索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在乡村各项建设工作中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充分认识畜禽粪便、果枝、秸秆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的两重性,农民角色的两重性,即农业农村废弃物既是污染物,也是资源,农民既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是资源的拥有者。建议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理念到技术上,做好农业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这篇大文章,实现农业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
北京市住建委
各区财政配套资金差距较大,各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农宅改造区级配套资金差距较大。有的区1:2配套,有的区1:1,有的区甚至没有配套,这些都对农宅改造工作推进造成影响。建议财政资金今后向经济薄弱的区(如生态涵养区)进行倾斜,减少各区财政配套资金差距。
北京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等部门加强统筹,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了市区政府签订的年度绩效目标责任书,2016年各区共解决了230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2017年解决了265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2018年计划再解决300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
继续消灭旱厕。落实各区政府和乡镇主责,消除旱厕,协调市政管理部门加大无害化公厕建设,尤其是山区公厕建设,切实解决村民如厕问题。
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对于农村厕所的升级改造至关重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基础上,利用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更换水冲式厕所,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
美丽乡村是一种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品牌,要在打造宜居、美丽村庄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掘亮点,统筹协调园林绿化、农业、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聚焦资金,打造绿色富民产业,如生态旅游产业、果品采摘、林下经济、农业体验等,为美丽乡村持久美输血并形成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