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创:低碳赋能中国钢铁,统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在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第二届第四次会员大会暨高耗能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大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发表了“低碳赋能中国钢铁,统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01 钢铁行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以技术创新贯穿发展全过程,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重要基础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革命。我国钢铁工业现已实现“5G”竞争力(好规模、好价格、好产品、好品牌和好服务),成为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钢铁引领世界的时间跨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年之久。

 

从行业发展周期维度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已处在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阶段,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将以低碳为统领,以数字驱动、技术革命、绿色协同为三大趋势,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碳市促进、国际合作、标准引领为五大支撑,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

 

02 低碳发展对钢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低碳发展,围绕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工作目标,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推出贯彻落实举措,地方、产业等多个层面开始加码低碳布局、加快行动部署,钢铁行业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而是关乎发展权、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对于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将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推动技术革命,促进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钢铁与建材、发电、化工等多产业的协同发展,并将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工作机制,促进钢材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低碳发展挑战也是巨大的。我国钢铁行业仍需应对能源资源禀赋、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突出问题,而且大多钢铁企业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不同企业低碳发展水平不同、降碳空间也不同。

 

总之,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生产、消费、能源和技术革命,进而重塑全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03 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探讨

 

按照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四个阶段,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编制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研究制定碳达峰目标和重点任务。

 

为保障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建议着力抓好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六方面工作。同时,应注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

 

在推进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进程中,还应强化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创新、驱动创新、支撑体系创新、实施创新。应做好6个充分统筹:一是充分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二是充分统筹存量、增量、潜力;三是充分统筹不同区域特点;四是充分统筹不同产品、生产工艺特点;五是充分统筹所处的不同绿色发展水平;六是充分统筹不同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理念。应做到8个充分体现:一是充分体现节能增效;二是充分体现能源结构转型;三是充分体现技术革命性创新;四是充分体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五是充分体现低碳经济;六是充分体现协同效应;七是充分体现竞争力提升;八是充分体现碳市场的重要工具手段。